• 首页 > 人物>正文
  • 是非张维迎

  • 责任编辑: 2010-12-26 11:27:19
  •   是非张维迎

      丁华艳 席淑静 发自北京

      12月22日,北大校长赴光华管理学院宣布新院长的任命,张维迎卸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职位已成定局。有意思的是,校长现场宣读了自己收到的反对和支持换下张维迎的短信各一条。

      一心想将光华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张维迎,再次承受改革者之痛。因为推行一系列改革,触动众多人利益,并遭公开抨击的张维迎,被媒体报道为“没人捍卫的张维迎”。

      换届尘埃落定时,一股反思在光华老师中悄然开始:“张维迎不当院长,对学院到底好不好?”“一所力争做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应该用什么形式选院长?”……

      被免职的院长

      张维迎,在12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其身份已被标注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此时,距离新院长的公示截止日期刚刚两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华学生对记者说:“按照张维迎的年龄,他完全还可以再干一届。”2006年走马上任之时,张维迎47岁。四年过去了,跨过了50岁的坎儿,却跨不上院长这个职务了。

      直到截稿之时,张维迎依旧不肯接受采访。对于此次没能连任,张维迎的态度,在不同人口中有不同的说法。曾经和俞敏洪、李彦宏联名就张维迎被免职一事致信北大的亚信联创董事长丁健说:“我觉得他还是满解脱的。”

      “9月23日,光华管理学院发布了一个通知,大体内容是:9月28日召开换届工作动员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向新浪财经透露,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很多教授,以为这只是一次动员会,后面还有机会投票,因此并没有到现场。

      事实上,在这次会议上,当天就完成了投票和测评的工作,此后再无其他的投票机会。据说,这次测评中,有建议称不希望张维迎连任,但究竟有多大比例,北大党委组织部并没有公开。依据9月28日的投票和测评,组织部后来又和光华老师单独谈话。测评和谈话,最后就形成了12月份公示院长人选的决定。

      “如果知道第一次动员会就是唯一的投票机会,一定会去表达自己想法。事实上,后来才知道有很多教授都有同样的遗憾之感,特别是大多海归教授根本不清楚这个动员会的意义。”该教授表示。

      其后,新浪财经向光华管理学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求证,他透露当天确实人没有到齐,但他认为:“光华管理学院教职工有200多人,不可能全部到场。” 在被问及究竟到场人数有多大比例,他表示自己记不清了。

      张维迎就这样被选了下来。

      一流商学院应该怎样选院长?

      “这次换届的程序,如果站在中国的现状来看,是大学考察机构领导的正常程序。”上述不愿具名的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评价说:“但与国际一流院校比,差距就实在太远了,目前光华实行的行政决定制度和建设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目标并不相称。”

      事实上,实现院长换届机制的改革,也是张维迎任内的一个目标,这也成为张维迎的遗憾。

      今年年初,张维迎就曾在光华管理学院全院大会上谈到,要想成为亚洲甚至全球最顶尖的商学院,光华必须实现领导层决定机制的转变,从传统的行政决定机制走向现代的全球招聘机制。他还曾表示,只要是通过这个机制选出来的院长,是不是他都无所谓。

      目前国际一流大学遴选院长、校长的常规做法是,由教授、员工、学生组成的招聘委员会负责招聘,招聘过程民主、公开、透明,而人选来自全球招聘。行政力量只能在招聘委员会推荐的最后候选人中行使任命或否决的职责。

      “如果球员全部来自加州,就只能说是一支加州球队,不能算全国性的。”香港科技大学创始副校长孔宪铎以此举例说,要做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必须请到世界一流的教授和领导者。

      孔宪铎在香港科技大学创始的7年间担任学术副校长,主要任务就是在全世界找一流的教授。香港科技大学1991年开学,十年有成,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与其“请一流的教授,并让他们安居乐业”的宗旨有关。

      受抨击的改革者

      在北大的12年间,张维迎一直扮演一个改革者。

      2003年,张维迎作为北大“癸未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和设计者,致力于打破高校的铁饭碗,使教授也进入到鲜活激烈的竞争中去。

      变法刚刚开始,反对声就超出了北大的范围,遭到了高校教师们的强烈反弹。此后,由他主持撰写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三易其稿,删去多处可能危及教师利益的条例,终于在2004年2月份下发。

      时至今日,北大的老师们还记得七年前的事情。人文学科的某名教授评价张维迎:“当校长助理时乱北大,过不在小。《韩非子》:尧舜为匹夫,不能治三人。桀纣为天子,可以乱天下。”

      但也有不同声音。香港科技大学创始副校长孔宪铎则认为,张维迎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搞好大学就得用一流机制请一流的人。一位光华教授也认为虽然张维迎的改革没有完成,但在中国这个环境中,能够有人站出来讨论这些问题,有人付诸行动,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张维迎为此次变法付出了代价。2003年底北大党委改选,时任校长助理的张维迎未能当选副校长。

      改革试验田光华

      1999年,张维迎以副院长的身份,主持光华管理学院的管理工作。2006年开始担任院长,成为改革试验田。

      “张维迎对光华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前系主任、现特聘教授陈嵘认为,张维迎在北大启动了第一个EMBA和EDP项目,带动了中国商学院的发展;第一个高薪引入教授,包括海归和任特聘教授的国际知名学者。提高了光华管理学院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光华毕业的博士已经能够在海外任职。光华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刊发的英文学术论文占北大人文社科类的50%-60%。

      此外,张维迎招来多项投资。2008年思科公司承诺三年投入2000万美金,与光华管理学院合作成立领导力研究院,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来自国际最大的赞助。在张维迎的任期内,光华甚至还竖起了一幢崭新的教学楼。

      2010年4月,光华管理学院通过EQUIS认证,这是欧洲最大、最权威的国际商学院的认证。光华本科的录取分数线也跃居北大甚至全国第一。

      “一个橘子没有压力就不会变成橘子汁”,在成绩的背后,张维迎作为领导者,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反弹。

      张维迎大力引进海归,目前光华共有全职海归六七十位,占教师总数比例为60%,远超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学院。接任张维迎的院长蔡洪滨以及连任副院长的徐信忠都是张维迎引进的,也曾是张维迎的爱将。

      张维迎在光华提出全职海归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年薪4、5、6万美元的方案;一些世界知名学者担任特聘教授,每年来工作3个月可以获得25万人民币左右的薪水,因此媒体报道称“北大教授年薪百万”。

      但与海归的高薪酬形成对比的是,原有教职工工资薪酬不变,双轨制的薪酬引发了不满,虽然光华原有教职工的薪酬一直提高,直到一两年前已经彻底实现并轨,而这次“并轨”也是开了中国一流大学薪酬制度改革的先河。

      一位光华教授评价说:“什么优惠、什么名誉都给了海归。” 据传,张维迎为了给一位海归知名学者好办公室,让光华一位老教授搬了出来。

      此外,张维迎在光华推行“追求卓越”的文化。别的学院提教授、副教授名额总嫌不够,可光华却因为标准严格提不满;EMBA的课程薪酬丰厚,很多教授希望涉足,张维迎却坚持“保证质量,不能大锅饭”,请了许多外来的教授。

      2007年张维迎开除了邹恒甫,再加上此后何志毅的离职,给张维迎惹来了最激烈的非议。张维迎被抨击为公报私仇,排除在竞选中未投支持票的“异己”,舆论一时哗然。

      “其实在邹恒甫被开除之前,他已经几年没有正常上课了,外边兼职很多,学院很少看到他的身影。如果说学院里老师对此的意见,反倒是大家认为张维迎太过于宽容、袒护像邹恒甫这样的海归教授,并不是像外界认为的那样——他们一直处于矛盾状态。”光华一位教授对当年的邹恒甫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被误读的经济学家

      对于今年连续出现的“学历造假”和“艳照”事件,张维迎只对学历发表了公开的声明,其余一概不理。

      光华一位教授认为张维迎学历造假之说非常可笑,纯属无稽之谈,因为他的博士导师、经济学诺奖得主莫里斯教授就是光华特聘教授,常来光华讲课,并在北大建立了莫里斯公共政策研究所,其所长即是接任院长蔡洪滨。

      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评价张维迎道:“与他对正确价值主张的执著坚守和对学术造诣的纯粹追求相对应,他是一个非常不善于驾驭复杂关系、甚至不屑于面对复杂关系的人。”

      “很多人说张老师不善于处理人事关系,其实不是他不善于,而是不愿意。为了捍卫他他所坚持的理念和标准,他不愿意妥协。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缺点,但对一个有独立观点的学者来说,却是最难得的。”张维迎的学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校友会的秘书长诸葛虹云认为,张维迎更多关注了光华的质量和品牌,更多关注了学院的发展。有人评论他可能因此而触动了一些人的私利,得罪了人。但很少有人深究:他为什么得罪人?

      “他们是改革的倡导者,但是他们第一没有后台,第二太过率直,太过急躁,不具备中庸之道。他们在赢得许多崇拜者的同时,在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经济改革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把许多人给得罪了。”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著名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在公开文章中表示,卸任兴许对张维迎是一种解脱,他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做研究,从此不用再招太多的人身攻击。

      事实上,在北大,张维迎的课程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博弈论》,每年选课的时候都是大热门。“上学期上张院长《博弈论》的时候,我每次都坐第一排中间,所以最后张院长还给我课件上签了个名。张院长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发表演讲都妙趣横生。他特别爱用比喻,把一个复杂的概念或思想形容得十分生动易懂。 ”一名立志要考光华研究生、经常去“蹭课”的学生回忆道。

      与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相比,公众对张维迎的态度显得更加复杂和耐人寻味。2005年因一语要“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张维迎陷入“郎顾之争”; 2006年,张维迎发表《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一文,写道“官员是改革中相对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时隔一年,“大学提高学费对穷学生有利”言论又引批判;2009年他在北京钓鱼台发表《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的演讲,又被指“新自由主义”。

      张维迎对此并不以为意。和公众如何看待他相比,他似乎更在意的是独立思考的价值。

      从1983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为钱正名》一文,张维迎便领略到了全民批判的滋味。但是多年来,他从未改变自己的风格,始终坚持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也为他招来更多的批评。张维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从事经济学研究以来,我一直在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不人云亦云,也从不重复别人的观点。”

      茅于轼在《忆峥嵘改革岁月中的张维迎》一文中写道:“对他(张维迎)的主要批评是认为他是为富人的利益说话。其实,学术和科学是利益中性的。该怎么说就得怎么说。相反有些讨好公众的人倒是常常昧心说假话,把是非搞乱。这才是危险的。”

      张维迎卸任之后,舆论渐有转向趋势,多名意见领袖在微博或者博客发文赞扬其学术独立精神和无畏的改革勇气。他的学生认为其不当院长,更有利于张维迎潜心学术研究。

      不过有学生担心张维迎的去留问题。就在前几天,一名学生买了张维迎新近出版的书籍《市场逻辑》,准备上他的《企业理论》课程时拿出来请他签名。然而到了课堂,讲课的人却是另一名教授。

      他不无怅惘地表示:“回想一下张老师在光华的四年,他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没有张老师敢做敢说,敢言敢行的做人和处事原则,光华有现在的成绩应该还需一些时间。只是希望北大、光华,能给张老师一个轰轰烈烈的仪式。”

      但张维迎的内心作何感想,不得而知。就好像此前众多次一样,张维迎再次置身“漩涡”外,并保持沉默。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于烈英:三十年对太极的别样情怀
  • 陕西广济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初代“网红”罗永浩的IP变现史
  • 王兵阳:解救了10000多只狐狸的创业者
  • 张庆东:让美成为一种信仰
  • 曹德旺:个税应3万元起征 我站在穷人的立场上讲话
  • 李川:中国智造,乘势追风
  • 北京数字博文科技宋战武做客《领航》
  • 主编推荐 ...
  • “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论坛”在京举办

  • 持续打造健康家电,云米科技如何突出重围?

  • 开创历史新高 iQOO 8系列多平台全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